村网通总站 北头村 718918.nync.com 欢迎您!
04
种苗篇
种子是植物生命得以延续的载体,采种育苗是花椒基地优质高产的基础,回顾韩城花椒育苗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的混种育苗时期之后,从二十一世纪初进入了选种育苗的时期,“太空诱变育种”的实现,和利用花椒植株组织培养繁育苗木的尝试,为培育更加优良的花椒品种,开辟了更为快捷的途径。
2005年元月,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对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主持、韩城市农林局组织相关下属单位实施的“花椒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项目中,从韩城大红袍花椒种群中选育的“无刺椒”、“狮子头”、“南强一号”三个优良品种为省级良种后,韩城的花椒育苗正式地进入了选种育苗阶段。尤其是2014年,将大红袍花椒种子送上太空进行诱变育种,使韩城大红袍花椒太空优良品种的诞生成为可能。2018年竣工的韩城市花椒科技服务中心,建设起了组织培养育苗室, 2019年7月,从北京聘请的技术人员,对椒研所的技术干部进行了花椒组织培养育苗的技术培训。今后,韩城花椒优良品种的扩大繁殖,将会跨过传统的初选、复选、决选等复杂而漫长的技术环节,直接采用花椒优良品种的叶、茎组织,在组培室培养出组培苗后,经温室炼苗和大田培育,即可为造林提供性状稳定的优质壮苗。
在百里四千万株花椒基地建设过程中,从事花椒选种育苗的专业户、专业村也应运而生,他们不断地扑捉着椒农对花椒品种需求的新动向,通过选种育苗,和不断进步的销售手段,把大红袍花椒苗木,一年又一年地销往本市和外地,当年的这些苗木,早已在韩城的山乡、在山西、河南、甘肃等省份的适生地,以及陕西的铜川、彬县、合阳等县市的沟壑梯田抽干成冠,成为百姓脱贫致富的希望之树!
点燃村民从事
花椒育苗激情的师生全
师生全,西庄镇井溢村五组人,1967年至1986年任该村第五生产队队长,当年只有24岁的他,成了这个生产队的当家人。和现在的村民小组长不同的是,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长,担负的却是一个生产队一百多口人,粮食生产和劳动收入的全部责任:粮棉油各种多少面积,几十名劳动力的活路安排,到年终一个劳动日能给社员分多少钱,全队人的口粮够不够,全靠一个生产队长运筹操劳。那是粮食打的多、交过公粮后、社员够吃,年终劳动价值高、现钱,就是好干部的标准。而在1977年的元月,33岁的师生全,就成为五队社员拥戴的好干部。
1975年秋播时,按照公社和生产大队的农作物种植计划,生产队预留了10亩的花椒育苗地,秋播结束之后,他派生产队的会计、出纳或保管员等人,到和他们村临近的盘龙乡的生产队,购买了1000公斤花椒籽,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非常规的技术处理,而后采取深开沟、浅覆土、踩压实的播种方法,完成了花椒育苗的任务,并派出了几名劳力轮换看护,以防鸟啄鼠害。当年的冬天进行了一次大水漫灌,为花椒籽充分吸水膨胀,提供了足够的水分。时间在冬雪春雨的交替中到了1976年的4月初,头顶两片子叶的花椒苗破土而出,待到长出三片真叶苗高两寸的时候,站在地头放眼望去,一行行绿油油的花椒苗,招惹的行人不住地赞叹:这地里的花椒苗出的真好!慢慢地井溢村五队10亩花椒苗出苗齐、长得好的消息,就传到了土产公司领导的耳朵里,因为当时县土产公司是花椒销售的唯一渠道,而花椒作为土产公司的一个大宗拳头产品,花椒从育苗、栽植、收购、销售,都由土产公司统管,所以就安排下乡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地到苗地里转一转、看一看,估一估苗木的数量,为苗木的出路做打算!
1976年秋季,花椒苗子出圃的时节,县土产公司出于扶持山区的生产队发展花椒,为土产公司的花椒贸易扩大货源生产地的目的,向井溢五队派来了三名工作人员,带着浅山各公社一些生产队需要花椒苗子的清单,监督五队在本县的这些生产队没有买苗拉苗之前,出圃的花椒苗不得卖给外地。由土产公司出面,每株定价五分钱,交钱拉苗。十几天的挖苗、数苗、收钱,本县的生产队买走20多万株。一位山西人白天在地里转,傍晚到队长家里缠,最后以每株0.1元的价格,买走了4万株。结果队长、会计、出纳一算,10亩地产出商品苗25万多株,收入现金13000多元。这一结果不禁令三人喜出望外,因为这在五队的历史上没有过,这在周边村生产队的历史上也都没有过,而他们队却通过育苗创造了这样的经济奇迹!三人约定暂不对外公布这个结果,待到年终决算给社员分红的时候,再和一个劳动多少钱的结果一并公开。
农历腊月是当时的生产队年终统一决算的时间,全县270个生产大队,1250多个生产队的决算结果陆续出炉,虽然县级的相关机构没有公布过每个生产队的劳值是多少,但人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生产队的劳值,在熟悉的人群中是一个咋样的水平,熟人见面,有问有答,比别人的高了,面露喜色;比人家的低了,黯然伤神。除过比邻工矿企业的生产队劳值高而外,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生产队,一个劳动日值有五分钱的、有一角钱的,这些队劳动力多的社员基本上见不到现钱;一个劳动日值在五角钱的生产队只是少数,但社员也只能拿到一半的现钱,剩下的余款挂在生产队的账上,正好与欠生产队粮款的社员的欠款,应收应付账面相平。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消息比官方的文件都传播的快!当井溢村五队一个劳动日值七角五分钱的结果传出后,在井溢村、在周边其他村干部和社员的思想上,引起了强烈的震撼,人们有些不可思议:在队队都拥有、人人都耕种的土地上,育苗竞能创造出这样的经济奇迹?这在生产队统一经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好多人都在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然而井溢村五队社员分到手里的真金白银,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从此,井溢村五队育苗创造高劳值的消息,就像是一星火种,点燃了干部和社员育苗挣钱的激情,推动了井溢村乃至周围村队种植业结构的大调整。
从这一年开始,该村的其他生产队,也都每年安排10—20亩的扩灌地,从事花椒育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育苗面积逐年扩大,高峰期全村育苗面积一度达到500多亩,井溢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村。1987年村民选举他担任村委会主任,党员选举他担任党支部书记,对他带领大家育苗致富寄予厚望,这一干就是10年。1988、1989两年花椒苗木的单株价格,不温不火地在几分钱的价位徘徊,有些人就问他这花椒苗还能育不能育?他笑着说:这和做生意一样,逢贵不赶,逢贱不懒,总有赚钱的时候!然而还真被他言中了,从1990年到1992年的三年,花椒苗子的单株价格,上涨到0.25元,井溢村每年随着200多万株的花椒苗子销往外地,换回来的是接近50万元的现金收入。
他在推动村民育苗致富上的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被大家推选为韩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西庄镇党委、政府授予了优秀干部的称号!
为村民自产苗木寻销路的师兆祥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师生全点燃的育苗激情在井溢村持续燃烧,全村300多户人家,就有260户从事了花椒苗木生产,高峰时育苗面积超过500亩,年产花椒苗木达500多万株,被外界誉为苗木专业村。四十年来,尽管苗木市场几起几落,但井溢人育苗的热潮经久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伴随着育苗产业的兴起,井溢村涌现出的苗木销售的大户,除特殊年份外,都能将村民育出的花椒苗子基本销售一空,形成了育苗户和销售者共赢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花椒苗子单株价格上升到1元以上,村里有年收入10万元左右的育苗大户,有年收入近20万元的销售大户,也有年收入50多万元的苗木合作社,他们和村民一起走上了共同富裕的路子。
师兆祥,韩城市西庄镇井溢村三组人。1979年从部队复员回村,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从事苗木商品生产的热潮,感染和引导着他走上了育苗致富的路子。几十年来,不论是作为一般党员,还是1998年至200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和村里几位有经营头脑的村民一起,积极地为村民自产苗木寻找销路,个人投资通过发广告、装电话、通互联网,在营销花椒苗木的方式上,创造了井溢村乃至西庄镇的“三个第一”,为村民销售自产苗木数千万株。这种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的精神,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本色和初心,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高尚情操,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报刊上登载的第一批韩城花椒苗木销售广告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土地承包到户,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家庭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但是种什么?咋样管理?销路在哪里?农民普遍缺乏这些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师兆祥就自己出钱,订阅了《陕西科技报》、《陕西农民报》、《河南农民报》、《河南科技报》、《山西农民报》、《甘肃科技报》、《中国果树》、《农村百事通》等报刊杂志,学习和了解科技信息和动态,管护好自家苗木和经济作物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一些信息和技术服务。
1984年,由于种种原因,花椒苗子出现了滞销,看着满地的花椒苗,他心急如焚,但又束手无策。这时他想到了报刊上登载的外地推销苹果苗木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通过写信的方式,和这些报刊的编辑部联系苗木销售广告的相关事宜。经沟通得知,当时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费用是按字数和次数收费,每字5—9分钱,每登一次15--25元不等。和报社联系好了之后,为了缩短信件往来的时间,他把广告的内容以电报的方式发往报刊编辑部。1984年的秋季,他精心策划的第一则花椒苗木销售广告,在《陕西农民报》上面世。随后,河南、甘肃的这些报刊上,也陆续登载了这则广告。半个月后,和他联系花椒树苗的电报及信件逐渐多了起来,有山西、河南、甘肃等省的客户,也有本省一些县市的公司和个人。这一年的深秋和第二年的春季,他就向外地销售村民自产花椒苗木17万多株。虽然每年订购报刊、刊登广告、联系业务等得花费1000多元,而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1000元在30多年前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他丝毫没有吝啬这笔费用,正是他的这份舍得,让不少省份县级的林业部门、绿化公司和一些种植花椒的农民朋友,了解了韩城,了解了花椒育苗专业村——井溢村,也为井溢村的花椒苗木商品化,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在此后的10年时间内,他发布苗木销售广告的范围不断扩大,每年的广告费增加到2000元以上,联系的客户也从刚开始时候的20多家,发展到近100家,花椒苗木的销售量也由开始的10多万株,上升到了40多万株,多的一年达到了60多万株,成为他们村花椒苗木外销的主渠道。
井溢村的第一部私人程控电话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村民育苗的面积不断扩大,年产花椒苗木达近千万株,在刊登广告之后,客户到村里找人很不方便,时不时就错过了销售的良机。
1994年,为了方便外地客户联系业务,师兆祥在西庄镇政府所在地的街道上,租赁了一间临街门面房,开设了自己的科技苗木服务部,平时以经销农药、化肥为主,春秋两季主营苗木销售。这期间恰逢程控电话交换机的兴起,使得人们同外界的联系和交流更加便捷,尤其是呼叫的数码化,更便于记忆和运用。他毫不犹豫地投资了2400元,安装了一部程控电话交换机,这是当时西庄镇第一部专为经销苗木而安装的私人电话。为了电话联系方便,他又投资了2000多元,把先前报刊上的广告进行了更新,变更了地址,添加了电话号码。这次的广告发出之后,在苗木销售的旺季,虽然每月多了100多元的月租费和话费,但联系花椒苗的电话多了起来,每年通过电话联系外销苗木达300多万株。
1994年,中共渭南地委对他为群众传播科技知识、培育良种苗木的先进事迹给予表彰,授奖牌一面,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多年来所做成绩的肯定,这使他备受鼓舞,激发了他以更大的热情和更足的干劲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1998年,村里的党员选举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工作和苗木经销两不误,1999年他又买了一部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和客户保持联系。2002年是最繁忙的一年,这一年春秋两季,共为230多家外地单位和个人,组织销售花椒苗木600多万株,使村民的在圃苗木数量大幅度下降,更加坚定了大家继续育苗的信心,树立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在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地位。
西庄镇的第一台通互联网的家庭电脑
有了固定电话和手机之后,客户联系起来确实方便,但还得通过报刊杂志发布苗木销售广告,而刊登广告是有有效期的,有效期一过,广告的宣传效应也就随之消失。他的愿望是想寻找到一种登载广告后,人们长期能看到的媒体。
2003年7月初,他来到西庄中学,找在校任教的亲妹妹帮忙查询女儿的高考成绩。一边看着妹妹娴熟地操作着电脑,一边听着妹妹对电脑功能的介绍,他又好奇地问能否在电脑上发布苗木信息等问题,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暗暗欣喜之余,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借助互联网销售和购物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西庄中学回来,过了几天时间,他就到韩城电信局详细咨询电脑连网相关事宜,得知他是从事花椒苗木经销的情况后,客户经理给他现场搜索了网上卖苗和买苗的网站。这一搜,让他找到了自己期望已久的新媒体——互联网宣传平台,他立即决定安装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坐在家里做花椒苗木生意。在交了200元的安装费和800元的年费后,他又花了6200元购置了一台电脑。在办理开户手续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以赞誉的口吻说:“还真没看出,你这人挺有超前意识的,在西庄镇开始上网做苗木生意,你还是头一家。”当天下午,工人师傅就上门来安装调试到位。
电脑装好后,就得会操作。为了实现网上销售苗木的愿望,年已48岁的他,购买了一个手写键盘,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掌握了网站搜索和简单的信息发布技能。“农村一站通”、“农博网”、“阿里巴巴”、“西北苗木网”、“中国林业网”、“陕西农业网”、“中国农土特产网”等网站,成为他必访网站和发布花椒苗木销售信息的平台。可能是他安装电脑超前的缘故吧,北方绝大部分的农村上网联系花椒苗木的人屈指可数,只有个别县、市林业部门和民营企业浏览网站后咨询有关情况。此后的三年,随着电脑的普及,网上的客户逐年增多,报刊广告、手机电话和网上销售三方面的客户加起来,每年销售苗木的总量在300万株左右。从2006年开始,网上销售业务慢慢多了起来,这一年,仅彬县林局采购花椒苗子达365万株,前后20多天,几乎天天组织村民挖苗、泥桨蘸根、塑料膜包根、计数装车,虽然人很累,但欣慰的是苗款能车车清,村民最迟两、三内就能拿到苗木款。2007年,他投资1000多元制作了自己的网页,网上的客户越来越多,最多时咨询供苗信息的客户有近千家,最后成交的有200多家,其中有买几百株的小户,也有买上百万株的大户,这一年销往河南、山西、河北、甘肃等地的花椒苗子将近600万株。到了2015年,花椒苗子的每株售价高达1.2元,这一年,经他手付给村民的花椒苗子款,多达150多万元。另外几个合作社的苗木销量和他旗鼓相当,村上一般育苗户的年收入大约在3—5万元,中等育苗户的年收入在6—7万元,少数育苗大户的年收入达20--30万元。诚信经营让他赢得了更多的客户,更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近两年,随着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他多了一条花椒苗木外销的渠道,通过韵达、圆通等快递邮寄,销售到外地的花椒苗有30多万株。
井溢村村民的育苗仍在继续,而师兆祥除了苗木销售外,应客户的需求,又增加了一个经营品种—--花椒籽。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花椒籽作为榨油的原料和饲料的配材,得到广泛的应用,求购花椒籽的客户也多了起来。最近三年,每年经销的花椒籽达1000多吨,使椒农从花椒的副产品中再次获得了收益。年已65岁的他,不仅把花椒籽库房整修了一番,将原先的小地磅拆除后,重新安装了一台大地磅,还新购置了一台七米的输送机,看来他在花椒籽经营上,又要大干一场了。
十年实验 为给花椒良种定名的技术团队
韩城大红袍花椒作为一个农家品种,在几百年的繁衍中,由于受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定的基因变异,出现了少数形态、结构、果实颜色等不同的植株,二十世纪 80年代初在王峰乡的王峰村,发现了“果穗柄基部无刺”的花椒树,群众称之为“无刺椒”;还有山区多处发现的“果穗粒大而多”状如“狮子头”般的花椒等,它们较之于传统意义上的大红袍,已经有了鲜明的差异和优势,形成了相对独特的生物学优势,而要把它认定为一个新的品种,就必须通过选育的方式来鉴别,并经省级专业机构来认定命名。一个品种认定命名的作用,在于它是区别于其他品种的标志,人们通过解读它所承载的内涵,便可以知晓某个品种适合在什么立地条件下栽植,那个品种的成熟期早晚,果穗的形状与大小、产量的高低等要素,对于指导椒农因地制宜地发展花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发现的大红袍花椒种群中的变异植株,进行鉴定命名,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观察对比时间又长的工作,既要有较高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主持工作方案的制定和总结,又要有中初级技术干部,长期蹲点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工作过程不走弯路、工作成果真实准确。1994年韩城市农林局,组织花椒研究所等单位,就开展了品种坚定地基础工作,由于技术和经费方面的原因,只好向陕西省林业厅呈报了“花椒良种鉴定及丰产栽培技术”立项建议书,希望能获得上级的支持,使韩城大红袍花椒这个农家品种,经过官方认定后能够获得正式的品种名称。
1996年国家林业局下达“花椒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省林业厅决定由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站作为项目主持单位,韩城市农林局作为实施单位,在主持单位的直接领导下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陕西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由站长王云芳、副站长原双进,工程师马建兴、鲜宏利等组成主持团队,韩城市农林局则由刘希乾副局长负责,林业科长薛志安,韩城市花椒研究所所长 张振南、工程师王秀玲等,林业勘测设计队队赵银仙等参与,组成了10多人的实施团队。若从1994年基础工作开题算起,到2005年元月,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颁发花椒良种定名证书,十年时间他们从大红袍花椒这个种群里,选育出了的“狮子头”、“无刺椒”“南强1号”三个优良品种,被陕西省林业厅作为兴林富民实用技术,编入《花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图例》一书,向全社会介绍推广。
不同立地条件的区试布点
在项目实施之初的1996年,根据品种鉴定对植株生长物侯期、抗逆性、果实生长发育、成熟期及产量和品质等生物学特性的要求,他们对区试的地点、面积、立地条件,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使实验数据尽可能真实的反映不同立地条件下,拟审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指标。
拟审品种“狮子头”椒,在韩城椒区多处发现,他们就选择了原乔子玄乡冶户沟村的山坡早地,这里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立地条件差,属于浅山区具有代表性的地类;同时又选择了英山脚下的原夏阳乡西彭村,这里是台塬区旱地变扩灌区的代表性地类。
拟审品种“无刺椒”,因其最早发现于地处山区的原王峰乡王峰村,他们就把这个发现地,和立地条件相近的枣庄乡的柏树圪劳村、盘龙乡的杨家圪劳村规划为试验点。
拟审的“南强一号”花椒,最早发现于浅山区的西庄镇南强村,时任南强村党支部书记的梁海田,为项目组提供了详细的信息和帮助,他们就选取该村的山坡旱地和山脚下柳枝村的平原扩灌地规划为试验点。
试验点确定后,他们按照农户出地、出工、收益归户,项目组承担苗木、肥料和技术管理的原则,在七个村落实试验地7块,面积22亩,设置对照田7块,以保证相同立地条件下实验结果的可信性。
十年的选育之路
从花椒种群中选育的优良品种,与对照相比必须具备四个特点:一是丰产性,在同等立地条件和相同的栽培措施下,产量提高10%以上;二是品质优,果实外观、色泽及不挥发性乙醚抽提物内在质量指标,超过一般大红袍;三是易采摘,花椒树全身长满刺,在尚无机械采摘的情况下,便于人工采摘;四是与其他品种的成熟期不遇。
根据上述原则,他们对韩城椒农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发现的三个大红袍花椒自然变异类型,按照初选、复选、决选的程序,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卓有成效的工作。
大范围初选。在国家林业局项目下达之前,省林业技术推广站和韩城椒研所的科技人员,根据乡镇林业员提供的线索,深入田间地头,和椒农一起农对拟审花椒优良单株,进行了全面普查,从大红袍群体中初选出了16个优良单株,将其种子采收以作育苗之用;同时结合冬季修剪,采其一年生壮实枝条沙藏,以作来春嫁接之用。
试验田复选。1995-1996年,对中选的16个优良单株,采用嫁接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方法,在落实好的试验点建立试验田,对16个优良单株的后代进行观察。经过5-7年的观察,从中筛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即狮子头、无刺椒、南强1号、早熱椒,然后进入决选。
全方位决选。对复选出的4个优系,经过三年的区试和观察,最后早熟椒因产量低而被淘汰,狮子头、无刺椒及南强1号,作为拟审品种,送交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三个审定品种的优良特性
十年的精心组织,十年的不辍试验,十年的记载总结,终归修成了正果,他们取得的“狮子头”、“无刺椒”及“南强1号”生物学特性的相关资料,以及比对照(大红袍花椒)所具备的优势, 为选种育苗和因地制宜栽植花椒,提供了科学、详实的依据,得到了陕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可,被认定为优良品种。
农家品种大红袍,在试验中作为对照树种,树体较高大,树高2--3米,树形紧湊,长势强,叶色深绿肥厚茎干灰褐色,刺大而稀,常退化,小枝硬,直立深棕色,节间较长。果穗大,每穗有单果30-60粒,多者可达百粒以上。果实近于无柄,处暑后成熟,熟后深红色,晾晒干后色不变,4-4.5千克鲜椒可晒干椒1千克。立秋采收,2千克毛干椒中有0.8千克纯椒,1.2千克籽实,处暑后采收,2千克毛干椒有1.1千克纯椒,0.9千克籽实,8年盛果期亩产花椒80kg。
“无刺椒”,树势中庸,枝条较软,皮刺随树逐年减少,盛果期全树基本无刺,果柄较长果穗较松散,每果结实50-100粒,最多可达150粒,果粒中等大,直径5.5-6.0毫米,鮮果浓红色,千制后大红色、鲜果千粒重85克左右,制比为4:1,较一般大红袍增产25%左右。8年盛果期亩产花椒为100kg。品质优、可达国家特级花椒等级标准。抗逆性强,适宜在极端最低温度-18℃以上的平原地区栽植。
“狮子头”,树势强健、紧凑,新生枝条粗壮,节间稍短,叶片肥厚,纯尖圆形,叶缘上翘,老叶呈四形。果梗粗短,果穗紧凑,平均每穗结实50-80粒,高的可达120粒。果实直径6-6.5毫米,鲜果黄红色,干制后大红色,平均千粒重90克左右,干制比3.6-3.8:1。物候期明显滞后,较一般大红袍推退10天左右,而成熟期较大红袍晚20-30天,产量较一般大红袍增产27.5%左右。8年盛果期亩产花椒为102kg。品质优,可达国家特级花椒等级标准。抗逆性强,适宜在极端最低温度-18℃以上的平原、山区栽植。
“南强一号”,树型紧凑,枝条粗壮,尖削度稍大。果柄较长,果穗较松散,平均每穗结实50-80粒,最多可达120粒,果粒中等大,鲜果浓红色,干制后深红色,直径5.0-6.5毫米,鲜果千粒重80-90克。果实成熟较大红袍晚5-10天。较一般大红袍增产12.5%左右。8年盛果期亩产花椒为90kg。品质优,可达国家特级花椒等级标准。抗逆性强,适宜在极端最低温度-18℃以上的平原、山区栽植。该品种在2019年第四届中国·韩城花椒大会“花椒品质”评比会上,其品相、色泽、麻香味度,在参选的三个品种中拔得头筹,获得“花椒品质”一等奖。5公斤参赛样品,在大会的拍卖会上,被韩城市花椒协会会长,韩城市四海花椒香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云海先生,以1.11万元的高价竞标得手,成为韩城大红袍花椒优质优价的经典范例。
为未来花椒育种
搜集保存种质资源的椒研所长郭少锋
郭少锋,韩城市龙门镇渚北村人,林业工程师。1984年参加工作,在龙门镇政府先后从林业员、农技员起步,一直干到镇农办主任、企业办主任等; 2000年调任花椒促销中心主任; 2004 年担任韩城市花椒研究所所长。
任职之后,组织本所的科技人员,针对花椒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选题立项多方位地开展技术攻关,主持完成的多个项目,获得了省地有关部门的奖励。2007年《盛果期花椒结果枝组更新复壮技术》获得渭南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08年《大红袍花椒嫁接改良技术》获得渭南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09 年《花椒良种选育与丰产载培技术研究》获得省林业厅特等奖,2010年 《狮子头无刺椒良种选育》获得渭南科学技术三等奖,2011年《花椒良种选育与丰产载培技术研究》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贰等奖,2013年《花椒综合配套丰产栽培技术》获得陕西省林业厅特等奖。2014年科技推广项目《花椒芽菜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获得陕西省林业厅科技推广二等奖,2015年《花椒综合配套丰产栽培示范推广项目》获得陕西省农业推广项目三等奖。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他和所里的科技人员几乎踏遍了百里山乡的沟沟岔岔、梁梁峁峁,和项目所在地的椒农成了知心朋友。项目实施的效果,给椒农带来了增收的喜悦,科技人员也为之自豪,但花椒品种的逐渐单一化,引起了他深深的担忧:
韩城的先民在过去几百年的花椒种植中,为后人保存了相对丰富的种质资源,清康熙42年《即公元1703》《韩城县续志》记载;“西北山椒,迤逦溪涧…亦有猴头花椒极盛,各原野村墅俱树之,种不一,有大红袍,有枸椒,有黄椒,远发江淮”。直到近多年虽然形成了以大红袍花椒为主栽树种的品种格局,尽管枸椒、黄椒等品种的保有量很少,但这说明花椒品种的多样性仍在延续。然而,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带动了韩城花椒的大发展,而农民为了追求花椒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通过花椒优良品种选育以及无刺花椒的规模化育苗、嫁接改良等技术手段,而从大红袍花椒中,分化出来的无刺花椒、狮子头花椒、南强1号花椒等高产品种的面积逐年扩大,而《韩城县续志》中记载的生长势强的枸椒、黄椒等品种,逐渐退出人们的栽培选项,花椒的栽培品种面临着大红袍花椒一枝独秀的局面,这种高产、高效、品种单一的欣欣向荣背后,潜藏着花椒成林整体抗逆性下降的巨大危机!
种子是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一旦花椒品种的种苗灭绝,它们所携带的优良基因将再无法恢复。有朝一日,人们要用它的优良基因,改善高产品种的抗逆性时,才发现上天赐予人们的资源却被自己早已丢弃!
如何化解这个担忧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花椒基因库,来保护花椒品种的多样性。而这项公益性的基础工作,一家一户的农民是无法完成。身为花椒研究所所长的郭少峰,倍感责任的重大,作为韩城唯一一个从事花椒研究的事业单位,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韩城现有花椒种质资源的任务。但是,真要建设一座花椒基因库,不论是技术力量还是资金投入,那是它一个小小的花椒研究所根本无力承担的。他退而求次之,下定决心,一定要建立一个汇集诸多花椒品种的种质资源圃,为韩城未来的花椒品种选育,储备丰富的优良基因!
有了这个设想之后,从2012年起他开始筹划花椒种质资源圃的建设方案,土地问题、资金问题、各种花椒种苗的搜集问题,这些都得一一落实。2013年春季,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方案,向花椒局的领导作了汇报,几位局长大力支持,和他一起与金太阳花椒药料有限责任公司协商,从该公司花椒芽菜基地中留出7亩多地,用于建设花椒种质资源圃。从此刻起,他就把建设花椒种质资源圃,作为了自己任期内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目标!
土地问题解决后,就是采集不同品种的花椒树或种子。首先必须得熟悉花椒在亚洲的分布情况,我国是花椒的主产区,产量占到世界花椒总产的80%以上,除东北、内蒙古等少数地区外,其他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但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而日本、韩国、朝鲜、印度、马来西亚、尼泊尔、菲律宾等国也有一定数量的种植。尽管各地的花椒种植规模有大有小,但每一个品种都是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环境下,大自然物竞天择的结果,都是相同物种在当地的杰出代表。
要从这么多的花椒中,选择适合韩城自然环境的品种并引种回来,进行观察选育,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情。如果说目标是一个人人生信念的价值体现,那么责任就是潜藏在内心,驱动人实现目标的强大动力。从2013年后季开始,他和所里的科技人员,查资料、选源地、定方案,按照由近及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坐公交、乘火车,上凤县、下河南、走甘肃、奔四川,把国内几个主产区的20多个品种花椒苗(种)拉了回来。而寻找国外的花椒品种比较难,经多方打探得知,只有河北石家庄林科所,有日本的花椒品种。他又托熟人、找关系,最终从该所采集到4个日本花椒品种,和涉县4个乡土品种,每株花椒树根部带了直径30公分的土球,租了一辆依维柯从河北拉了回来。到2016年底,3年多的时间,共采集归圃,分区定植花椒品种36个。其中本市品种的5个:狮子头、无刺椒、葡萄椒、南强1号、枸椒。外地品种27个:凤县大红袍,甘肃天水伏椒,承德兴隆椒,涉县四个乡土品种椒、八月椒、香椒子花椒、白沙椒,江津九叶青、凤椒,武都大红袍等。外国花椒品种4个:日本琉锦山椒,日本朝仓山椒、日本葡萄山椒、日本花山椒雄株等。在这个小小的种子资源圃里,每个品种都身挂印有二维码的简介牌,拿出手机扫一扫,各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一目了然,为以后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汇集了相对多的基因资源。花椒研究所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韩城和渭南两级党委的赞誉。2017年9月被中共渭南市委组织部确立为花椒专家工作站。
种质资源圃建立起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一旦有某个品种发生基因突变,有更优良的变异品种出现,常规的嫁接繁殖手段,虽然也能保持优良变异品种的稳定性,但繁殖的时间过长,而且繁殖数量也十分有限。由此,他想到了具有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的植物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设想着能建一处“组培室”,已解决常规技术条件下,优良品种苗木繁育速度慢的问题,加快低产、质次花椒林的改造步伐。
在和花椒局以及政府主管领导交换意见的过程中,对他这个设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考虑到作为国家林业局命名的“花椒之乡”,韩城还没有一处反映花椒发展历程、花椒科技成果、花椒产品展示的平台,加之花椒专家工作站的内容,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将这些项目和“组培室”等进行整合,在花椒种质资源圃的地方,建设“韩城市花椒科技服务中心”,由花椒研究所制定一个建设方案,呈报市委市政府审定。
2018年春季,占地50亩的韩城市花椒科技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到7月底全面竣工,划分为花椒科技专家服务站、花椒科技展厅、花椒种质资源圃、花椒组培中心4大功能区。在2018年8月举办的“丝绸之路”花椒产业联盟成立大会暨2018第三届中国.韩城花椒大会首日全面开放,让与会的中、省、市周边县市领导、同行业专家和全国各地客商,通过参观全面了解韩城花椒之乡的发展史、科研成果及企业产品,使大家透过韩城花椒发展的光辉历程,看到花椒之乡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韩城这样一个计划单列市里,一个股组级的花椒研究所的所长,能有如此胆识和毅力,带领本所的科技工作者,建成一个拥有36个品种的种质资源圃,和具有四大功能区的花椒科技服务中心,堪称难能可贵,这是韩城花椒之甚幸,韩城椒农之甚幸!
韩城花椒栽培史上的太空育种
2015年1月13 日,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了一则对韩城人十分重要的消息:2014年10月24日,“韩城大红袍”花椒种子搭载的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飞行试验器“嫦娥五号试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8天后成功返回地面。此次探月工程唯一搭载的作物种子--“韩城大红袍”花椒种子的交接仪式,于2015年1月7 日在北京举行,嫦娥奔月航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将探月搭载的“韩城大红袍”花椒种子交给韩城市。这一让种子搭载火箭在太空育种的壮举,在几百年韩城花椒自然繁衍的历史上,犹如一座庄严的里程碑,开启了花椒太空育种的新篇章。
太空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它是最快的育种捷径之一。农作物种子在太空经过高轨道的环境诱变,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出3-4倍,返回地面后继续进行培育和筛选,从而极有可能地获得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的新品种。
当我们对太空诱变种子得来的花椒新品种,充满期待和憧憬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花椒种子太空诱变育种,竟是由几位热切关注韩城花椒发展前景的个人发起的,随后走上了政府接盘、企业配合的太空花椒苗木选育之路。
聊天谈起的太空育种
2014年6月的一天,张韩玉、邓发民、张格贤三人聚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谈起了陕西电视台农林卫视《农村大市场》栏目,正在拍摄花椒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专题片,三个人就围绕花椒采摘难的问题,展开了一次对韩城大红袍花椒具有重大意义的讨论,也正是这次讨论,推动韩城大红袍花椒的品种选育,进入了太空诱变育种的轨道!
邓发民,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园艺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他,在果业生产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的观点是组织科研人员,研发一款技术成熟的花椒采摘机,通过提高采摘效率,来解决采摘人力不足的问题。
张韩玉,龙亭镇范家庄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北农学院毕业后,先是从事农作物种子的繁育和推广工作,曾在乡镇工作担任多年领导职务,后来到市林业局担任党委书记,卸任后担任巡视员,年近花甲的他,对花椒机械化采摘的情况,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他知道花椒采摘机研发的真实状况,就是有不少人研究了多年,做出的样品让农民一试,结果就暴露出致命的缺陷,不受农民欢迎,说是再研究改进,后来就杳无音信,他的观点是还得在育种方面寻找出路。
张格贤,韩城市芝川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虽然一直没有从事与花椒有关的工作,但是生活在花椒之乡,四十多年的耳闻目染,他对花椒的采收也是了解的,他的想法是,如果能培育一种全身无刺的大红袍花椒,人工采摘时不扎手,省时省力,摘椒难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张韩玉对他的说法表示赞同,但现实是前多年已经发现花椒果穗果柄基部无刺的花椒,想要培育浑身无刺的大红袍花椒,这还没人干过,就是有人做这件事,干上个十几年,还不知能不能达到目的。
邓发民想到了太空育种,就说要快就是把花椒种子送上太空,诱发基因突变,回到地面后育苗,再从中选育,看能不能发现全身无刺的花椒品种。
张格贤也知道太空育种这回事,但想到真要去做这件事,考虑到其中的难度,就对邓发民说,太空育种这是好事,咱们连门都摸不着,花椒种子咋么上天?
邓发民对张韩玉说:张书记,听人说你们村有人在卫星发射中心还是探月公司工作,看能不能帮上忙,也算是为家乡的花椒产业发展做一份贡献。
张韩玉沉思了一会回复道:方便的时候让我先联系一下,看有没有这种可能!
几天后,张韩玉在电话里告诉邓发民:联系上啦,你给我准备上2公斤精选好的大红袍花椒种子,邮过去再看。邓发民喜出望外,没成想一句随意的调侃,竟给人带来了梦想成真的希望!他不敢怠慢立即准备,寻回来1.5公斤上等的韩城大红袍花椒种子。2014年7月6日,张韩玉将这些花椒种子,邮往嫦娥探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能不能飞上太空,他的心里也在打鼓!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 2014年10月24日,13.8克韩城大红袍花椒种子,搭载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开始了有史以来8天的太空之旅!得知这个消息后,三人高兴地聚在一起小酌庆祝,这是韩城花椒发展史上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2014年11月1日6时42分,飞行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回收。就在先一天的下午,适逢在韩城挂职的副市长孙玉权,到芝川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检查工作,临走时时间已近5点,张格贤总经理,就把花椒种子还在太空飞的消息告诉了副市长孙玉泉,征求他的意见。孙玉权副市长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得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距离孙玉权副市长离开芝川镇不到一个小时,张格贤便接到了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海乾打来的电话,要求其立即到市政府汇报相关情况。见面后,张格贤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汇报,张海乾副市长意识到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大事,明确表示必要的费用由政府承担。但在没有得到准确无疑的信息之前,让市政府秘书长张景峰密切关注此事,必要时可安排相关领导和部门的负责人,与嫦娥探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衔接,消息一旦证实,立即向市长汇报,研究具体的实施方案。
2014年12月20日,张韩玉接到嫦娥探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话,通知他2014年12月26日到北京,就搭载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大红袍花椒种子及其相关问题,办理公证手续。这使他在兴奋之余,又心生担忧:自己把这从太空返回的花椒种子拿回来咋么办?经过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得让一个单位来做这件太空花椒的选育工作。于是,就和邓发民商量,先以韩城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名义,把公证书签订了,至于太空花椒种子接回来,后续工作咋么进行再做打算。
2014年12月26日,张韩玉和邓发民如期出现在北京方圆公证处,邓发民代表韩城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公证书上签字盖章,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在公证文书到手的一刻,二人的心情十分地激动,没有想到前几个月还在奢望的事情,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份北京方圆公证处出具的公证文书,代表国家见证和认可了这次花椒种子历经太空育种的合法有效,同时也确认了嫦娥探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将交给韩城的13.8克的花椒种子,就是从太空返回的花椒种子!
在签订完公证书的当天,张韩玉和邓发民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张格贤,三个人就在电话里简单地聊了几句,张格贤就立即和张景峰秘书长取得了联系,向张海乾副市长汇报了太空花椒育种公证文书签订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后,张海乾副市长非常赞赏三位把花椒种子送上太空的热心人,默默无闻地迈出了太空育种关键的第一步!这事不能耽搁,当天就向刚到任不到一个月的李智远代市长做了汇报。
2014年12月29日,市政府召集农业、财政、宣传、广电等部门的负责人,参加大红袍花椒太空育种协调会,张海乾副市长主持会议,并通报了花椒太空育苗的进展情况,李智远代市长高度重视,做了三点重要指示,一是成立专门机构,二是落实专项经费 ,三是组建专业团队,开展太空花椒种苗培育工作。并由王凯民副市长,牵头负责与嫦娥探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的衔接,以及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从这一天起,太空育种正式纳入政府工作范围,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重视和担当!
2015年1月7日,韩城大红袍花椒探月搭载种子交接仪式,在嫦娥探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正式举行,韩城市副市长许家明,带领市政府副秘书长秦亚宁、市农业局局长贾耀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小平、市林业局巡视员张韩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邓发民,以及陕西为康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参加了交接仪式,邓发民受命担当韩城方面的代表,庄重地从嫦娥探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文化部总经理宁远明手中,接过从太空返回的13.8克花椒种子,捧在手心激动不已!这一交接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市政府在接回种子的同时,也从个人手中接过了花椒太空育种后续苗木选育的责任。
一丝不苟的育苗炼苗
在种子交接仪式之后的当天,许家明副市长召集参加交接仪式的所有人员开会,要求农业局回去后尽快拿出详细的实施方案,提交政府审定,同时要组成科研团队,做好种子的保管和育苗的前期准备工作;宣传口做好报道,企业做好配合。嫦娥探月公司做到了让种子在天上飞的好,我们要保证这些种子在地上幼苗出的好、长得好!
从北京回来后,邓发民不敢怠慢,自己亲自上阵,从果业技术推广中心挑选了两名业务骨干,组成研发团队,立即开展工作。但由于他也是第一次接触太空返回种子的育苗,缺乏实践经验,为了保证弥足珍贵的种子,在育苗方法上万无一失,他决定得向有经验的专家请教,以求得正确的育苗方法。经过打听,得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李梦楼教授,是研究花椒方面的专家,只要能得到李梦楼教授的指点,一定能保管好种子、培育出苗子。
但他又不认识李教授,也没有联系电话,咋么办?他又想起张韩玉是西北农学院毕业的,一定有同学认识李教授,结果一通电话打下来居然联系上了,约好了时间,他们二人奔赴杨凌当面请教。李教授对他这种为事业虚心求学的精神,大加赞赏,对他所提的技术问题,有问必答知无不言。在聆听了李教授的教导之后,他心中有了底气,要了联系方式,约好了有问题随时请教。
回到韩城,他和他的两名助手,按照西北农学院李孟楼教授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始了苗木培育。
第一步是灭菌处理、低温保存。将已近四个月在干燥环境下存放的种子,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适时浸种,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纱布包好放入冰箱低温保存,每隔2-3天更换清洗一次纱布,以防过于干燥导致种子丧失发芽能力。
第二步不同方法、催种发芽。一是常规繁育:2015年1月下旬,选用河沙和牛粪为材料,对40粒探月种子进行沙藏处理后,按照一粒一钵的设置,将种子播种到营养钵中,而后借用新城办五星村王裕民个人苗圃中,一座10㎡、无人工热源的温室进行培育。从2015年4月4日,第一粒探月种子幼芽出土,到2015年7月10日最后一粒种子发芽,播种的40粒种子,在三个多月里,只有9粒发芽, 其中1株中途夭折,8株发育成苗。二是仪器设备催芽:2015年2月2日开始催芽,到2015年7月10日,55粒种子,共有6粒种子发芽,5株发育成苗。两种方法共获得太空育种大红袍花椒苗13株。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弥足珍贵,因为它承载着韩城人的梦想和希望!
第三步移植室外、自然炼苗。一株幼苗从温室走进大田,必须经历一个锻炼的过程,以避免由于环境差异过大,而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或直接死亡。邓发民和他的助手从2015年5月17日起,陆续把13株幼苗从温室移植到无塑料膜的防虫网室,仔细观察,精心呵护,使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经受风雨雷电以及夏炎和冬寒的考验,逐步地适应未来的生长环境。
第四步尝试组织培养,放大育种成果。考虑到太空育种得来的花椒苗量少而珍贵,邓发民和他的助手经过讨论,向市上提出了利用13株太空花椒苗,进行组织培养育苗的建议,在获得政府同意和财政支持之后,于2016年5月委托省果树苗木繁育中心,利用13株花椒苗的茎、叶进行外植体培养,两名技术人员,经过28天的认真工作,获得无根组培苗,随后进行继代扩繁,再后进行生根培养,当组培苗底部长出3-5条根系时,将其转移到炼苗室进行炼苗,再将其移栽到营养钵里培育,共培育出营养钵组培苗5360株。
充满期待的品种选育
随着太空育种花椒苗木组织培养苗的启动,为了卓有成效地实施太空育种的苗木选育和繁育,以公司运作的方式,更好地和专业机构以及科研单位对接,经市政府同意,注册资本壹仟万元人民币,于2015年7月14日,成立了“陕西韩城大红袍太空花椒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和组织实施韩城大红袍太空花椒的研发和利用工作。
在公司的统一安排下, 13株近两米高的太空花椒苗,和5000多株组培苗,分别于2016年8月8日和2016年11月,全部移至芝阳镇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陕西为康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栽植区,进入选育程序。
为了在不同的太空环境,获得更多的经过太空诱变的花椒种子,市政府决定让韩城大红袍花椒种子二上太空,张韩玉受命担起了花椒种子太空育种的联络任务,终于在2016年的6月25日,80克花椒种子搭载长征7号运载火箭,从海南冲上太空,将会获得更多的发生变异的韩城大红袍花椒种子。
太空育种的经验告诉人们,太空返回来的种子,在地面进行的第1次试种,生长出的苗子,株高、长势等形态性状,都会表现出许多性状分离的现象,每1株都有发生变异的可能,因此,必须对每一株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从中选择有良好变异的单株进行第2代种植,仍然会出现非常大的性状分离,把性状不好的淘汰掉,把好的突变体后代再进行第3代种植,把最好性状的种子搜集起来种植第4代,才有可能获得了1个稳定的新品种。
第一次太空育种获得的13株原生苗,及其3000多株组培苗,加上第二次太空育种获得的80克花椒种子,为科研工作者从中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了数量相对庞大的变异性植株群体,虽然选育的时间会长些,但令人欣慰的是第一批太空返回的种子,所培育的13株原生苗中,已有5株于2018年挂果,收获的260多粒第2代太空种子,已经进入下一代的繁殖选育,随后将有更多的第2代太空种子进入繁殖选育环节,一个太空大红袍花椒新品种诞生的日子,正一步一步地向韩城人走来!